據衛生部透露,根據“十一五”衛生重點建設項目規劃,擬采購的品目主要包括醫學影像設備、臨床檢驗和實驗室設備、醫用光學儀器、治療和手術室設備、病房和護理設備、婦幼檢查保健器械、醫用車輛等多種類別。
1)醫療器械集中采購與管理要求
為了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進一步完善醫療器械采購制度建設,加強監管,規范采購行為,衛生部即將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器械集中采購管理的通知》明確提出,集中采購的范圍包括醫療設備和醫用耗材。 醫療器械集中采購按屬地化管理原則組織實施。今后,政府和國有企業舉辦的縣級以上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必須參加醫療器械集中采購。單臺價值200萬元以上的醫用設備、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列入《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與使用管理辦法》規定管理品目的大型醫用設備,應先取得配置許可證。其他醫療器械的集中采購由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組織層次。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的具體組織形式可參考藥品采購方式。
設備采購主要由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組織。中央下達采購設備范圍和投資額度,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采購程序和實施辦法,按照本地的需求確定集中采購的范圍、額度、品目和數量,通過集中招標進行設備采購。逐步建立供應商信息庫和企業誠信檔案。
2)建立醫療設備配置技術準入制
衛生部決定開展醫學裝備評估選型工作。此項工作已委托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進行,衛生部將適時發布評估選型結果和進行入選機型展示,提供不同規模、等級醫療機構的標準配置,推薦給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集中采購時參考,實現衛生投資效益最大化。同時,繼續堅持和完善各級醫療機構醫療設備的階梯配置工作和逐步建立設備配置技術準入制度,對于進入醫療機構的設備進行使用情況評估, 并向社會公布。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秘書長白智鵬表示,為了做好醫學裝備技術評估選型工作,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將成立專門內設機構,負責此項工作的組織安排。技術評估和階梯配置選型的有效期一般為3年,在每年的6~7月份公布選型結果, 有效期滿后重新進行評定。白智鵬透露,健全完善中國醫學裝備專家數據庫的工作正在進行中,今年底專家數據庫總數可達1000名。目前協會已經制定出醫學裝備技術評估選型的共用標準,將本著嚴格技術評估選型程序,采用多種評估方法相結合,盡量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針對一些企業的顧慮,協會承諾評估選型對參評廠商“分文不取”,保證過程和結果客觀、公平、公正。
據悉,今年的評估選型重點是大型醫療設備和基層農村醫療機構、社區醫療機構需要配置的醫療設備。作為組織采購單位和有關人員參觀調研以及入選機型展示的平臺,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將于9月7日至9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辦。李洪山主任表示,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是衛生部舉辦的惟一展會。引進和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是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的優勢。
3)必須通過設備評估和選型的門檻
衛生部規劃財務司司長趙白林強調,進行醫用設備評估和選型的目就是給集中采購提供技術支持。具體來說,它所要解決的問題有三:其一,遏制一些剛剛在國外獲得注冊的尖端大型醫療設備,在沒有經過效能評估的情況下就被引入國內用于臨床,實際上是在進行試驗的不良勢頭。其二,指導醫療機構配置適宜、必要的醫用設備,換句話說,根據醫療機構所承擔的任務多少以及科研型、臨床實用型的不同,推薦不同的設備,實行技術上的管理。其三,實行行政和價格上的管理,不以使用設備的檔次,而是以醫療機構的分級來確定收費標準。這對限制醫院擅自引進高端大型醫療設備,避免衛生資源的浪費會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同時也避免醫院將引進設備的成本,通過過度檢查或過度醫療的方式,轉嫁給患者,抬高患者的醫療花費。
趙白林表示,今后要逐步做到,實行注冊的設備也必須經過醫學裝備協會技術評估和階梯配置選型的推薦后,才能夠使用。因為有些設備在臨床上已經到了淘汰的期限。不論是招標采購的或是白行采購的都應該如此。集中招標采購的,必須是醫學裝備協會推薦機型之內的。
入選機型既要考慮提高診療技術水平,也要考慮降低診療成本。醫學科技的進步應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希望生產廠家研發更多的技術含量高、生產成本和使用成本低廉的產品,在減輕患者病痛的同時,降低診療費用。希望醫療單位特別是公立醫院不要盲目追求高、新技術設備,充分考慮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患者經濟承受能力,在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上為政府分憂出力。